新首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首页>分支机构动态

第八届中国水论坛首次将寒区水科学纳入大会主题

发布时间:2021-04-01 浏览量:109

2010年8月在哈尔滨圆满召开第八届中国水论坛,首次将“寒区水科学”列为大会主题之一。本届中国水论坛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黑龙江大学承办,来自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7所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300多名代表参加。

本届中国水论坛主题为“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从农业水安全、生态水安全、寒区水科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界河/国际河流研究、社会经济水循环6个分视角,立足东北寒区老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资源能源基地的典型水问题,面向“人类活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水安全和水支撑”这一大论题,展开多学科、多角度的深入研讨。此次论坛旨在为经济、社会、环境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水支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

大会开幕式由黑龙江大学副校长赵惠新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研究员、中国水论坛组委会主席夏军研究员、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孙雪涛博士、黑龙江省人大常务副主任刘东辉、黑龙江大学校长张政文教授、黑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王铁分别致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夏军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陈守煜教授、防灾科技学院迟宝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徐宗学教授、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金忠教授、中国生产力学会陈胜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陈永勤教授、黑龙江大学赵惠新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韩洪军教授、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张光辉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李志军教授、东北农业大学付强教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章光新教授、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宋献方教授、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喜教授、武汉大学谢平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教授等18名专家分别作了“气候变化影响与水资源适应性对策研究与展望”、“基于可变模糊集的对立统一定理及在水资源水安全系统评价中的应用”、“地震与地下流体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内陆河流域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相应:以塔里木河源流区为例”、“农业水资源与前沿研究”、“全球水危机与中国对策分析”、“香港城市日用水量的统计模型:趋势、模式及预测”、“关于提高灌溉设计保证率的研究”、“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关键问题解析”、“国际河流分水的和谐论理念及计算模型”、“华北区域地下水与降水—蒸发之间水通量演化时空特征”、“冰对水工结构物作用力的物理模拟”、“三江平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东北粮食主产区水安全保障战略对策及其科学问题”、“松花江流域水循环演变与水资源优化配置”、“喀斯特地区水循环动力过程及其水文生态效应”、“西江归槽洪水研究展望”、“地下水系统与环境变化”等大会报告,引起代表极大兴趣和重点关注。

大会还设立了六个分会场,分别就农业水安全、生态水安全、寒区水科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界河/国际河流研究、社会经济水循环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共有102名代表在分会场作了学术报告。为了让更多的青年学者能在会上作学术报告,会议专门开辟了“青年学者短报告专场”,27个报告,每人报告10分钟,收到很好的效果。

大会闭幕式上,为“中国水论坛2010年度十佳优秀青年论文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杯。宣布了第九届中国水论坛将于2011年在兰州举办,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资源工程所承办,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协办。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主要研究了“中国水论坛2010年度十佳优秀青年论文奖”评选、第九届中国水论坛承办单位申报、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增补、中国水论坛及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下一阶段的工作等。

“中国水论坛”发起于200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分别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从第四届开始,论坛使用统一的论文集封面和排版格式,第五届制定了会徽,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七年来,中国水论坛的快速发展和传播得到国内众多专家和同仁的大力支持。通过举办论坛,加强学术交流,展示水科学领域研究成果,探讨水问题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以及新技术应用等科学问题,促进水科学的不断发展。(陈耀斌 郭丽君)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