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01 浏览量:140
2009年7月25-26日,第二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圆满召开。本届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水利学会主办,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黑河市水务局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水科院、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代表,以及黑龙江省水利厅,黑河市水利局相关人员共一百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吴敏院长主持了大会开幕式。黑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贯昌福、本次研讨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夏军教授、黑龙江大学副校长赵惠新教授、黑龙江省水利学会秘书长顾立明致辞。开幕式后,有11名专家作了大会特邀报告,即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夏军教授:《水文科学的发展与展望》;大连理工大学李志军教授:《21世纪潜在的冰科学研究问题》;四川大学梁川教授:《贡嘎山冰川森林区径流过程模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章光新研究员:《嫩江调水对受水区循环及水安全的影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乃昂教授:《祁连山东段冰川表面沙尘特征与冰川近期变化》;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周振民教授《寒区流域水文模型及其应用研究》;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戴长雷副教授:《冻层条件下渗渠集水物理模拟模型设计与应用》;黑龙江省水文局肖迪芳教授:《冻土水文学方法讨论》;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王红瑞副教授:《基于梯形模糊数的不确定性河道内生态需水模型及其应用》;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郝振纯教授:《气候变化下黄河园区冻土变化的数值模拟》;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研究所副总工张光辉研究员:《祁连山冰雪融水补给山前平原地下水特征》等。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寒区水循环及国际河流开发”。会议设立三个分会场,并围绕以下8个议题开展学术交流,即:“寒区产汇流及春汛形成机理”、“寒区河川冰凌及库冰、湖冰研究”、“寒区地下水开发与利用”、“气候变化与寒区水资源的响应”、“冰雪旅游及其水资源支撑条件研究”、“工程冻土及寒区水工灾害”、“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基地’水资源支撑条件研究”、“‘两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一湖(兴凯湖)’开发及国际河流水权研究”等。有24名专家在分会场作学术交流。
专家认为,包括所有的多年冻土区、冰川区和绝大多数稳定性季节积雪区都称为寒区。据统计,我国的寒区面积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0%左右,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寒区内水的时空分布与运动规律与非寒区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固态形式的水广泛分布,温度变化条件下冰水相互转化过程(冻融过程)及其对资源、环境、工程的显著影响。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寒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的研究程度远远落后于非寒区的相关研究。
会议收到了60余篇学术论文,编辑了会议论文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寒区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研究工作,促进了相关领域专家的合作与交流,以期能够更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寒区水资源,为寒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