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02 浏览量:404
6月25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举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成升魁、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沈镭、副秘书长兼学会办公室主任王捷、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丹麦大学教授刘刚等7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刘刚主持。
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场
刘刚首先介绍了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委会成立背景、筹备过程及委员建议名单。他强调,在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新的全球战略安全观的背景之下,我国资源管理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也是空前的。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委会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下属其他专委会有交叉,但更多的是互补。
随后,沈镭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宣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关于同意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批复》。会议选举邓祥征为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刚为秘书长,同时选举副主任。他希望资源流动与管理专委会的成立能够加强资源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学科交叉,并为自然资源科学的发展及自然资源学学科的创立打下基础。
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场
成升魁理事长在致辞中代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向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希望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科学家要有人文和家国情怀,瞄准国际资源学科前沿,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成立仪式之后召开了首届中国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诸大建教授、成升魁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 “中国绿色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和“从资源流动视角到新时代粮食安全观”主旨报告。随后,刘刚研究员的“国内外资源流动与金属物质流代谢研究进展”、张力小教授的“城市食物-能源-水凝练关系:概念框架与区域耦合机制”、袁增伟教授的“磷循环及其可持续管理”以及刘登伟教授的“水资源管理及河长制”四个专题进展报告引发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和交流。
下午,资源流动与管理专委会2018年工作会议以主题讨论与专委会委员代表分享的形式展开。来自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和《中国科学院院刊》的期刊主编分享了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类论文发表的经验;与企业和政府代表深入探讨了如何使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应用及支持政府与企业决策;各大高校代表从资源流动研究与管理研究的交叉整合和物质流分析与其它资源环境系统分析方法两方面研讨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方法交叉整合的机遇与挑战。
刘刚秘书长作会议总结发言,他认为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方法交叉整合的研讨是一个非常受启发的开始,与会专家提及的方法分解与综合,尺度、过程与效应,以及交叉与融合的难度等正是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方法交叉整合的机遇与挑战。正如李金铠教授所言,不是方法去整合而是学者去整合,这也是成立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召开中国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为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学者们提供交流平台的初衷。刘刚秘书长希望大家以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和做好该平台的建设。
代表合影
云南财经大学教授张洪、中国科学院厦门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伟强、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张力小、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袁增伟、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级高工刘登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蔡国田、同济大学研究员王韬、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主编徐明、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共同主编王玉涛、《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研究员刘天星、中国地质调查局副研究员代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付加锋、中国稀土学会教授牛京考教授、国际铜业协会高工张凌宇、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李新、郑州大学教授李金铠、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安录、同济大学教授张超、江西财经大学教授黄和平、北京大学教授韩凌、东北大学王鹤鸣、北京师范大学田欣、四川大学教授廖文杰等70多位委员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