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5 浏览量:197
(2017年11月10日-11月12日· 深圳)
(第二号通知)
主办机构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
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水问题专业委员会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
深圳市南山区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深圳北研环境与能源创新研究院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香港中文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深圳大学
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
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
协办单位
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山大学
深物联共同体
一、背景
为了更好地研讨和解决中国面临的水环境与水资源问题,在国内众多专家的支持和努力下,中国水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分别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山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水论坛已经成为倍受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学术盛会。
中国水论坛最早于2003年由武汉大学等单位发起,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等机构主办。从第四届学术研讨会开始,使用统一的论文集封面和排版格式,以及统一的会标、会旗和办会模式,逐步形成独特的办会风格,在中国水问题研讨方面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得到了广大学者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关于中国水论坛的详细信息,可登陆网站:http://www.waterscience.cn/WRC/waterforum/。
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将于2017年11月10日-11月12日在深圳市召开,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承办。本届水论坛以“面向全球变化的水系统创新研究”为主题,针对国家水安全战略需求以及国际水科学前沿问题开展广泛、深入地研讨,积极搭建水科学问题学术交流平台,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安全保障提供智力支撑。
二、会议主题与议题
主题:面向全球变化的水系统创新研究
水资源是无法替代的资源。如何确保足够、安全的水资源供应,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从远古至今,人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研发了大量的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供应和水污染防治和净化的理论和技术,极大地保障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但是,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在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枯竭、快速城市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等的多重压力下,建立在传统的水资源供应理论和水环境保护技术之上水系统已经难负重荷,需要从指导思想、法律政策、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等方面做出重大创新,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为此,于2017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第15届中国水论坛将以“面向全球变化的水系统创新研究”为主题,探讨以下科学、技术和管理问题。
会议主要包括以下议题(不限于):
1.海绵城市建设的水科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2.全球与区域水资源不确定性及其对策
3.新型的水环境监测与水处理技术
4.变化环境下的水文过程及其水文水资源响应
5.饮用水安全
6.城市生态水文
7.全球变化下的蒸散发观测、模拟与挑战
8.地下水科学与管理
9.极端气候与洪旱灾害
10.农业水资源与氮磷循环及效应
11.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理论与技术
12.遥感水文
13.城市水的再生与循环理论与技术
14.青年学者论坛
三、论文提交与优秀青年论文评选
论文请勿涉及保密内容;论文文稿请用MS Word系统录入排版,用E-Mail发至会议秘书组,具体要求详见附件。投稿截止日期为2017年9月30日。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会议期间将组成评委会,评出10篇优秀论文,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颁发“中国水论坛2017年度十佳优秀青年论文奖”证书,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颁发奖金。
(1)评选对象:35岁以下(即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青年科技工作者、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曾经获得过此奖的学者不能再次申请);
(2)评选要求:参加青年优秀论文奖评选的代表,必须是发表在论坛论文集上论文的第一作者;必须提交论文全文;必须是在论坛上宣读的作者;在会前规定时间内上交申请表1份(网站下载);只奖励在闭幕式上到会的前10名作者(按照评选结果排名)。
(3)详细内容请浏览:http://www.waterscience.cn/WRC/wrc/qn.htm。
四、会议费用
会议注册费包括会议资料费和会间餐费(住宿及往返旅费等其他费用自理),收费标准如下:
代表类别会议注册费
普通代表 1500元/人
研究生 1000元/人
参考酒店:维也纳、金百合、丽枫、麒麟山庄、万客隆宾馆、广电中心等。
注:会议注册费需现场交纳。
论文版面费:将收取一定的费用,与出版社协商后再另行通知。
五、重要日程(时间节点)
2017年8月10日 发出会议二号通知,通报会议安排及各议题召集人
2017年9月30日 提交会议论文截止时间
2017年10月10日 参会回执及展板电子版提交截止时间
2017年10月20日 发出会议三号通知,通报会议的会场、报告及日程安排
2017年11月10日-12日 会议时间
六、会议初步安排
时间 主要议程 参与人员
2017年11月10日 全天报到 参会人员
2017年11月11日上午 开幕式 全体参会人员
2017年11月11日上午 特邀报告 报告人:高层领导、院士、著名学者
2017年11月11日下午 分会报告 报告人:国内相关学者,期间安排1小时自由讨论,展板介绍
2017年11月11日晚中国水论坛协调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委会2017工作会议
参会人员:本届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拟申报第十六届中国水论坛单位的代表
2017年11月12日上午 分会报告 报告人:相关学者,期间安排1小时自由讨论,展板介绍
2017年11月12日下午 特邀报告、闭幕式 报告人:院士、著名学者;全体参会人员
七、会场安排及学术考察
1、会场、住宿、饮食
会议地点: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汇丰商学院
参会代表可自行安排食宿,也可以通过会议组委会进行安排。
会议组不安排接送站,具体报到路线见附件4。
不住会代表,如需要在会议期间用餐,请报到时与会务组联系,按餐费标准收费。
2、会后学术考察
11月13日-11月14日香港、澳门水环境2-3日考察或深圳周边2日考察,自愿参加,费用自理,提前报名。会后考察路线见附件5。
如果有其它需求,可与会务组联系。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曹烨(18611595219)、赵荣宝(13713522628)
王蓓(18565858916)、柴民伟(15728567904)
E-mail:chinawaterforum15@163.com
通讯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北大园区E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组委会秘书处,邮政编码:518055
附件1
一、会议学术指导委员会
1.1顾 问
(按姓氏拼音排序)
程国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一汇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生练 (武汉大学教授/湖北省副省长)
胡四一 (水利部教高/原副部长/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
康绍忠(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佩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学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兴土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
茆 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孟 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正英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九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 超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集旸 (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 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
薛禹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志峰(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檀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勇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 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
钟登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1.2主 席
(按姓氏拼音排序)
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
倪晋仁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 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光谦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夏 军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建云 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1.3委 员
(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升乐 (山东大学)
曾光明 (湖南大学)
畅建霞 ( 西安理工大学)
陈 进 (长江科学院)
陈 喜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实验室)
陈敏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陈森林 (武汉大学)
陈晓宏 (中山大学)
陈兴伟 (福建师范大学)
陈洋波 ( 中山大学)
陈元芳 (河海大学)
程春田 (大连理工大学)
程根伟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程晓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灾所)
崔保山 (北京师范大学)
邓 伟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丁永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段青云 (北京师范大学)
冯 平 (天津大学)
冯启言 (中国矿业大学)
傅 春 (南昌大学)
傅旭东 (清华大学)
付景保 (河南工程学院)
高俊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高彦春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管运涛(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韩宇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郝芳华 (北京师范大学)
郝振纯 (河海大学)
何立新 (河北工程大学)
贺缠生 (兰州大学)
黄 强 (西安理工大学)
黄冠华 (中国农业大学)
黄国和 (北京师范大学)
黄河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纪昌明 (华北电力大学)
贾绍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贾仰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姜文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金文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靳孟贵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康跃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怀恩 (西安理工大学)
李丽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清泉(深圳大学)
李万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李小雁 (北京师范大学)
李永平 (北京师范大学)
李原园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李致家 (河海大学)
刘丙军 ( 中山大学)
梁 川 (四川大学)
梁秀娟 (吉林大学)
刘 恒 (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刘廷玺 (内蒙古农业大学)
马 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编辑部)
马光文 (四川大学)
梅亚东 (武汉大学)
莫兴国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庞进武 (水利部)
庞忠和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裴源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千怀遂 (广州大学)
邱国玉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任 理 (中国农业大学)
任立良 (河海大学)
阮本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尚松浩 (清华大学)
沈 冰 (西安理工大学)
沈福兴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沈彦俊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中心)
史晓刚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水土研究所)
宋献方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宋星原 (武汉大学)
宋长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汤秋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汤鑫华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唐常源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田富强 (清华大学)
万育生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
王 磊 (英国地质调查局)
王国强 (北京师范大学)
王红瑞 (北京师范大学)
王根绪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王乃昂 (兰州大学)
王勤学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
王树谦 (河北工程大学)
王忠静 (清华大学)
吴吉春 (南京大学)
吴永祥 (南京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
吴泽宁 (郑州大学)
肖长来 (吉林大学)
谢平(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谢新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水资源研究所)
谢正辉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
熊立华 (武汉大学)
胥毅军 (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
徐宗学 (北京师范大学)
许崇育 (挪威奥斯陆大学地学系)
许唯临 (四川大学)
严登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杨大文 (清华大学)
杨涛 (河海大学)
杨晓柳 (北京大学)
杨永辉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姚治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于静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于云江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余钟波 (河海大学)
占车生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张弛 (大连理工大学)
张翔 (武汉大学)
张保祥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张仓荣 (台湾大学)
张兆吉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章光新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赵建世 (清华大学)
郑春苗 (南方科技大学)
周惠成 (大连理工大学)
周建中 (华中科技大学)
周祖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左强 (中国农业大学)
二、会议组织委员会
2.1主 席
白志强 (北京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夏 军 (中国水论坛常设组委会主席、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蒋宇扬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左其亭 (中国水论坛常设组委会秘书长、郑州大学教授)
谭文长 (北京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教授)
2.2委 员
(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宴朋 (北京师范大学)
曹建廷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曹永强 (辽宁师范大学)
陈骥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
陈 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陈俊旭 (云南大学)
陈永勤 (香港中文大学)
陈远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丛振涛 (清华大学)
戴长雷 (黑龙江大学)
窦明(郑州大学)
丁相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冯起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付强 (东北农业大学)
甘容(郑州大学)
管运涛(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何新林 (新疆石河子大学)
洪阳 (清华大学)
胡德胜 (西安交通大学)
黄国如 (华南理工大学)
金菊良 (合肥工业大学)
金文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李保珠 (昆明理工大学)
李发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海明 (天津科技大学)
李鸿雁 (吉林大学)
李继清 (华北电力大学)
李一平 (河海大学)
林凯荣 (中山大学)
刘东 (东北农业大学)
刘德地 (武汉大学)
刘攀 (武汉大学)
李文江(深圳市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凌敏华 (郑州大学)
刘国东 (四川大学)
刘家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刘俊国 (南方科技大学)
刘时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卢宏玮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栾清华 (河北工程大学)
吕海深 (河海大学)
倪广恒 (清华大学)
莫崇勋 (广西大学)
牛存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彭桃英 (水资源保护编辑部)
彭贤则 (湖北工业大学)
钱 鞠 (兰州大学)
乔云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秦华鹏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邱国玉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宋晓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宋进喜 (西北大学)
宋松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佘敦先 (武汉大学)
孙楠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
孙福宝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唐常源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陶虎春 (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王 栋 (南京大学)
王 楠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
王 权 (日本静冈大学教授)
王富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王国庆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王会肖 (北京师范大学)
王建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王仕琴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中心)
王文圣 (四川大学)
王喜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王小军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王义民 (西安理工大学)
王中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王宗志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吴锦奎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徐期勇(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许 楠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许继军 (长江科学院)
许士国 (大连理工大学)
许月萍 (浙江大学)
叶爱中 (北京师范大学)
岳卫峰 ( 北京师范大学)
张 莉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
张 强 (北京师范大学)
张代青 (昆明理工大学)
张洪波 (长安大学)
张捷斌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张利平 (武汉大学)
张士锋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张祥伟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
张修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张学成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水资源研究院)
张永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翟家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赵莉花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编辑部)
郑 一 (南方科技大学)
周 丰 (北京大学)
周德民 (首都师范大学)
周买春 (华南农业大学)
周念清 (同济大学)
2.3秘书处
秘书长:邱国玉
副秘书长:李瑞利 赵荣宝 曹 烨 陈志腾 鄢春华 沈小雪 邹振东 王 蓓
张晓楠 赵文利 秦龙君 范 怡 牛志远 吴晓芳 王 玥
附件: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2号通知-附件2-3-4-5.doc
(附件2:报名回执表;附件3:稿件要求 ;附件4:建议乘车报到路线;附件5:会后学术考察路线)
(2017年11月10日-11月12日· 深圳)
(第二号通知)
主办机构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
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水问题专业委员会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
深圳市南山区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深圳北研环境与能源创新研究院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香港中文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深圳大学
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
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
协办单位
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山大学
深物联共同体
一、背景
为了更好地研讨和解决中国面临的水环境与水资源问题,在国内众多专家的支持和努力下,中国水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分别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山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水论坛已经成为倍受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学术盛会。
中国水论坛最早于2003年由武汉大学等单位发起,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等机构主办。从第四届学术研讨会开始,使用统一的论文集封面和排版格式,以及统一的会标、会旗和办会模式,逐步形成独特的办会风格,在中国水问题研讨方面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得到了广大学者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关于中国水论坛的详细信息,可登陆网站:http://www.waterscience.cn/WRC/waterforum/。
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将于2017年11月10日-11月12日在深圳市召开,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承办。本届水论坛以“面向全球变化的水系统创新研究”为主题,针对国家水安全战略需求以及国际水科学前沿问题开展广泛、深入地研讨,积极搭建水科学问题学术交流平台,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安全保障提供智力支撑。
二、会议主题与议题
主题:面向全球变化的水系统创新研究
水资源是无法替代的资源。如何确保足够、安全的水资源供应,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从远古至今,人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研发了大量的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供应和水污染防治和净化的理论和技术,极大地保障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但是,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在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枯竭、快速城市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等的多重压力下,建立在传统的水资源供应理论和水环境保护技术之上水系统已经难负重荷,需要从指导思想、法律政策、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等方面做出重大创新,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为此,于2017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第15届中国水论坛将以“面向全球变化的水系统创新研究”为主题,探讨以下科学、技术和管理问题。
会议主要包括以下议题(不限于):
1.海绵城市建设的水科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2.全球与区域水资源不确定性及其对策
3.新型的水环境监测与水处理技术
4.变化环境下的水文过程及其水文水资源响应
5.饮用水安全
6.城市生态水文
7.全球变化下的蒸散发观测、模拟与挑战
8.地下水科学与管理
9.极端气候与洪旱灾害
10.农业水资源与氮磷循环及效应
11.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理论与技术
12.遥感水文
13.城市水的再生与循环理论与技术
14.青年学者论坛
三、论文提交与优秀青年论文评选
论文请勿涉及保密内容;论文文稿请用MS Word系统录入排版,用E-Mail发至会议秘书组,具体要求详见附件。投稿截止日期为2017年9月30日。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会议期间将组成评委会,评出10篇优秀论文,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颁发“中国水论坛2017年度十佳优秀青年论文奖”证书,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颁发奖金。
(1)评选对象:35岁以下(即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青年科技工作者、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曾经获得过此奖的学者不能再次申请);
(2)评选要求:参加青年优秀论文奖评选的代表,必须是发表在论坛论文集上论文的第一作者;必须提交论文全文;必须是在论坛上宣读的作者;在会前规定时间内上交申请表1份(网站下载);只奖励在闭幕式上到会的前10名作者(按照评选结果排名)。
(3)详细内容请浏览:http://www.waterscience.cn/WRC/wrc/qn.htm。
四、会议费用
会议注册费包括会议资料费和会间餐费(住宿及往返旅费等其他费用自理),收费标准如下:
代表类别会议注册费
普通代表 1500元/人
研究生 1000元/人
参考酒店:维也纳、金百合、丽枫、麒麟山庄、万客隆宾馆、广电中心等。
注:会议注册费需现场交纳。
论文版面费:将收取一定的费用,与出版社协商后再另行通知。
五、重要日程(时间节点)
2017年8月10日 发出会议二号通知,通报会议安排及各议题召集人
2017年9月30日 提交会议论文截止时间
2017年10月10日 参会回执及展板电子版提交截止时间
2017年10月20日 发出会议三号通知,通报会议的会场、报告及日程安排
2017年11月10日-12日 会议时间
六、会议初步安排
时间 主要议程 参与人员
2017年11月10日 全天报到 参会人员
2017年11月11日上午 开幕式 全体参会人员
2017年11月11日上午 特邀报告 报告人:高层领导、院士、著名学者
2017年11月11日下午 分会报告 报告人:国内相关学者,期间安排1小时自由讨论,展板介绍
2017年11月11日晚中国水论坛协调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委会2017工作会议
参会人员:本届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拟申报第十六届中国水论坛单位的代表
2017年11月12日上午 分会报告 报告人:相关学者,期间安排1小时自由讨论,展板介绍
2017年11月12日下午 特邀报告、闭幕式 报告人:院士、著名学者;全体参会人员
七、会场安排及学术考察
1、会场、住宿、饮食
会议地点: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汇丰商学院
参会代表可自行安排食宿,也可以通过会议组委会进行安排。
会议组不安排接送站,具体报到路线见附件4。
不住会代表,如需要在会议期间用餐,请报到时与会务组联系,按餐费标准收费。
2、会后学术考察
11月13日-11月14日香港、澳门水环境2-3日考察或深圳周边2日考察,自愿参加,费用自理,提前报名。会后考察路线见附件5。
如果有其它需求,可与会务组联系。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曹烨(18611595219)、赵荣宝(13713522628)
王蓓(18565858916)、柴民伟(15728567904)
E-mail:chinawaterforum15@163.com
通讯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北大园区E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组委会秘书处,邮政编码:518055
附件1
一、会议学术指导委员会
1.1顾 问
(按姓氏拼音排序)
程国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一汇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生练 (武汉大学教授/湖北省副省长)
胡四一 (水利部教高/原副部长/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
康绍忠(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佩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学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兴土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
茆 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孟 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正英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九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 超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集旸 (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 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
薛禹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志峰(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檀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勇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 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
钟登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1.2主 席
(按姓氏拼音排序)
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
倪晋仁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 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光谦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夏 军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建云 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1.3委 员
(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升乐 (山东大学)
曾光明 (湖南大学)
畅建霞 ( 西安理工大学)
陈 进 (长江科学院)
陈 喜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实验室)
陈敏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陈森林 (武汉大学)
陈晓宏 (中山大学)
陈兴伟 (福建师范大学)
陈洋波 ( 中山大学)
陈元芳 (河海大学)
程春田 (大连理工大学)
程根伟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程晓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灾所)
崔保山 (北京师范大学)
邓 伟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丁永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段青云 (北京师范大学)
冯 平 (天津大学)
冯启言 (中国矿业大学)
傅 春 (南昌大学)
傅旭东 (清华大学)
付景保 (河南工程学院)
高俊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高彦春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管运涛(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韩宇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郝芳华 (北京师范大学)
郝振纯 (河海大学)
何立新 (河北工程大学)
贺缠生 (兰州大学)
黄 强 (西安理工大学)
黄冠华 (中国农业大学)
黄国和 (北京师范大学)
黄河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纪昌明 (华北电力大学)
贾绍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贾仰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姜文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金文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靳孟贵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康跃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怀恩 (西安理工大学)
李丽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清泉(深圳大学)
李万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李小雁 (北京师范大学)
李永平 (北京师范大学)
李原园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李致家 (河海大学)
刘丙军 ( 中山大学)
梁 川 (四川大学)
梁秀娟 (吉林大学)
刘 恒 (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刘廷玺 (内蒙古农业大学)
马 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编辑部)
马光文 (四川大学)
梅亚东 (武汉大学)
莫兴国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庞进武 (水利部)
庞忠和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裴源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千怀遂 (广州大学)
邱国玉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任 理 (中国农业大学)
任立良 (河海大学)
阮本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尚松浩 (清华大学)
沈 冰 (西安理工大学)
沈福兴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沈彦俊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中心)
史晓刚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水土研究所)
宋献方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宋星原 (武汉大学)
宋长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汤秋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汤鑫华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唐常源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田富强 (清华大学)
万育生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
王 磊 (英国地质调查局)
王国强 (北京师范大学)
王红瑞 (北京师范大学)
王根绪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王乃昂 (兰州大学)
王勤学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
王树谦 (河北工程大学)
王忠静 (清华大学)
吴吉春 (南京大学)
吴永祥 (南京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
吴泽宁 (郑州大学)
肖长来 (吉林大学)
谢平(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谢新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水资源研究所)
谢正辉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
熊立华 (武汉大学)
胥毅军 (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
徐宗学 (北京师范大学)
许崇育 (挪威奥斯陆大学地学系)
许唯临 (四川大学)
严登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杨大文 (清华大学)
杨涛 (河海大学)
杨晓柳 (北京大学)
杨永辉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姚治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于静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于云江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余钟波 (河海大学)
占车生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张弛 (大连理工大学)
张翔 (武汉大学)
张保祥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张仓荣 (台湾大学)
张兆吉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章光新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赵建世 (清华大学)
郑春苗 (南方科技大学)
周惠成 (大连理工大学)
周建中 (华中科技大学)
周祖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左强 (中国农业大学)
二、会议组织委员会
2.1主 席
白志强 (北京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夏 军 (中国水论坛常设组委会主席、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蒋宇扬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左其亭 (中国水论坛常设组委会秘书长、郑州大学教授)
谭文长 (北京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教授)
2.2委 员
(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宴朋 (北京师范大学)
曹建廷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曹永强 (辽宁师范大学)
陈骥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
陈 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陈俊旭 (云南大学)
陈永勤 (香港中文大学)
陈远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丛振涛 (清华大学)
戴长雷 (黑龙江大学)
窦明(郑州大学)
丁相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冯起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付强 (东北农业大学)
甘容(郑州大学)
管运涛(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何新林 (新疆石河子大学)
洪阳 (清华大学)
胡德胜 (西安交通大学)
黄国如 (华南理工大学)
金菊良 (合肥工业大学)
金文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李保珠 (昆明理工大学)
李发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海明 (天津科技大学)
李鸿雁 (吉林大学)
李继清 (华北电力大学)
李一平 (河海大学)
林凯荣 (中山大学)
刘东 (东北农业大学)
刘德地 (武汉大学)
刘攀 (武汉大学)
李文江(深圳市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凌敏华 (郑州大学)
刘国东 (四川大学)
刘家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刘俊国 (南方科技大学)
刘时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卢宏玮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栾清华 (河北工程大学)
吕海深 (河海大学)
倪广恒 (清华大学)
莫崇勋 (广西大学)
牛存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彭桃英 (水资源保护编辑部)
彭贤则 (湖北工业大学)
钱 鞠 (兰州大学)
乔云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秦华鹏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邱国玉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宋晓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宋进喜 (西北大学)
宋松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佘敦先 (武汉大学)
孙楠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
孙福宝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唐常源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陶虎春 (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王 栋 (南京大学)
王 楠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
王 权 (日本静冈大学教授)
王富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王国庆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王会肖 (北京师范大学)
王建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王仕琴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中心)
王文圣 (四川大学)
王喜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王小军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王义民 (西安理工大学)
王中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王宗志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吴锦奎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徐期勇(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许 楠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许继军 (长江科学院)
许士国 (大连理工大学)
许月萍 (浙江大学)
叶爱中 (北京师范大学)
岳卫峰 ( 北京师范大学)
张 莉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
张 强 (北京师范大学)
张代青 (昆明理工大学)
张洪波 (长安大学)
张捷斌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张利平 (武汉大学)
张士锋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张祥伟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
张修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张学成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水资源研究院)
张永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翟家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赵莉花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编辑部)
郑 一 (南方科技大学)
周 丰 (北京大学)
周德民 (首都师范大学)
周买春 (华南农业大学)
周念清 (同济大学)
2.3秘书处
秘书长:邱国玉
副秘书长:李瑞利 赵荣宝 曹 烨 陈志腾 鄢春华 沈小雪 邹振东 王 蓓
张晓楠 赵文利 秦龙君 范 怡 牛志远 吴晓芳 王 玥
附件: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2号通知-附件2-3-4-5.doc
(附件2:报名回执表;附件3:稿件要求 ;附件4:建议乘车报到路线;附件5:会后学术考察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