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首页>通知公告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通知(第2号)

发布时间:2021-04-25 浏览量:781

摸清资源国情、揭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律,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为了提升全国高校资源相关学科专业在校大学生对资源国情的科学认识,加强对自然资源相关问题的理解与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互相联系与交流,提高大学生在科技创新、团队协作、知识技术运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定于2019年5月至7月举办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

现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具体事宜公布如下:

一、大赛主题

本届大赛主题为资源国情与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水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锻炼综合素质,培养爱国情怀。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承办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有限公司

三、参赛要求

参赛对象: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具有正式学籍的统招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仅限专科、本科学生,不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

参赛形式:

以组队形式参赛,参赛者可在本学校内跨学院、专业、年级自由组队。每支队伍人数不超过6人(含),可单人成队。每人仅限参加1支队伍,每支队伍参赛作品仅限1项。每支队伍应确定队长1名、指导教师1名,指导教师应为学生所在学校的专任教师,每位指导教师可指导队伍数仅限1支。

以学校内的二级教学单位(学院/系)为单位组织报名。由跨院系人员构成的参赛队伍以队长所在的二级教学单位为准。每个单位(即校内二级教学单位)申报队伍不超过3支(含)。

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应紧扣“资源国情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以深入了解我国国情与资源现状为主线,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区域自然资源、国情发展进行调研、探索、研究,并对所取得的科学认识进行展示。

参赛作品形式包括:成果报告(初赛提交,模板见附件二)、成果展示墙报(复赛提交展示)、成果展示演示文稿(PPT格式,复赛和决赛展示)、其他支撑材料(可选)。

特别说明:

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复赛、决赛参赛人员的住宿、差旅费用自理。

四、赛程设置

注册报名:即日起至5月20日

各参赛单位汇总参赛队伍信息后,将本单位报名表电子稿(附件一)发送至大赛邮箱:zrzyds2019@163.com; 邮件主题请统一写为:学校+学院+报名表。

注册报名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20日24时。

作品提交:5月21日至6月15日

成功注册的参赛队伍提交作品前,需由指导老师对作品进行审查,确保符合参赛要求,并将符合格式要求的成果(模板见附件二)、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诚信承诺书(签字并盖章)扫描电子版(复赛报到时提交原件)发送至大赛邮箱:zrzyds2019@163.com; 邮件主题请统一写为:学校+学院+队伍名。

作品提交截止时间为2019年6月15日24时。

初赛:6月16日至6月30日

初赛作品遴选采用双盲评审模式。大赛组委会将对参赛作品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对通过形式审查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入围复赛的队伍原则上不超过40支。

初赛结果预计将于2019年6月30日左右公布。

复赛:7月5日-7月6日,贵州师范大学

复赛由现场报告和风采展示两个环节构成。

现场报告:组委会将依据入围作品情况,将入围队伍分为4组。每支队伍就作品进行15分钟汇报。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对作品汇报进行综合打分。每组得分前5名入围决赛。

风采展示:组委会将在比赛现场设立墙报展示区域。入围队伍利用墙报(140 cm×100 cm)进行展示交流。入围40支队伍每队1票,可依据交流情况投给自身队伍外的39支队伍;评审专家组20位专家每人2票,可依据墙报展示情况投给40支入围队伍中的2支。风采展示得票高的队伍具有决赛出场顺序的优先选择权。

复赛定于2019年7月5日开始比赛报到,2019年7月6日全天现场报告和风采展示分组并行(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决赛:7月7日,贵州师范大学

决赛采用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入围20支队伍,每组汇报5分钟,设专家问答环节8分钟。依据专家现场打分结果,确定最终名次与奖项。

决赛定于2019年7月7日进行(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五、奖项设置

优秀作品奖:

特等奖(1项,可空缺):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10000元

一等奖(3项以内):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5000元

二等奖(6项以内):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3000元

三等奖(10项以内):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1000元

优秀奖(20项以内):颁发获奖证书

优秀指导教师奖:

优秀指导教师奖(10项以内):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2000元

优秀组织奖:

优秀组织奖(5项以内):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2000元

六、大赛组织委员会

主  任:

成升魁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理事长

副主任:

王仰麟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副理事长

王艳芬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副理事长

江  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副理事长

吴文良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副理事长

沈  镭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副理事长/秘书长

陈  曦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副理事长

陈发虎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副理事长

林家彬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副理事长

封志明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副理事长

夏  军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副理事长

高  峻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副理事长

濮励杰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副理事长

顾  问:

贺灿飞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

宋长青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郑祥民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鹿化煜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汤国安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刘耀林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勾晓华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委  员:

马金珠  兰州大学 教授

王小丹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研究员

董锁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刘  瑜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教授

刘荣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杨子生  云南财经大学 教授

陈松林  福建师范大学 教授

何春阳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左其亭  郑州大学 教授

刘红玉  南京师范大学 教授

甄  霖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周启星  南开大学 教授

江荣风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谷树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魏  晓  湖南省经理地理研究所 研究员

龙宝林  中国地质发展研究中心 教授级高工

陈同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王英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黄健柏  中南大学 教授

邓祥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王辉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黄贤金  南京大学 教授

姜鲁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副研究员

秘书处:

赵翠薇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教授/副院长

金晓斌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教授/副院长

赵宇鸾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副教授

毛熙彦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王  捷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秘书处 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刘丽娜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秘书处

商永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秘书处

七、其他

联系人与联系方式:

赵宇鸾  0851-8322736  15186950727

熊  勇  0851-8322736  15086003900

大赛官网:

http://www.csnr.org/

大赛邮箱:

zrzyds20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