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5 浏览量:47
2015年10月16日~18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云南昆明召开,学术年会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协办。来自全国各地资源类院校、研究机构的近700位代表参加了学术交流。
中国科学院傅伯杰院士、崔鹏院士、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成升魁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永文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陈曦研究员、沈镭研究员、江源教授、林家彬研究员、夏军教授、高峻教授、濮励杰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大会开幕式由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松林主持,蒋永文校长致欢迎词。
大会开幕式会场
成升魁理事长致开幕词并指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长期坚持利用学术年会平台为主办地服务的宗旨。他认为,促进云南乃至西南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云南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先锋作用,是新时期、新常态下云南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需求和科学命题。希望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扩大与会者的学术视野,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新的思想和科学依据。学会支撑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研究员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学会在推动资源科学事业中的贡献,对学会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开幕式后进行了大会主旨报告。傅伯杰院士在题为“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集成方法”的报告中,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提出“应该加强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呈现出彼此消长和增强的关系;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集成是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区域集成方法是研究的重点”的观点。崔鹏院士在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开发中的灾害风险及其防控”的报告中,提出“面对极端降雨和地震等灾变事件激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需要发挥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风险管理的软措施与工程结构体的硬措施相结合,减轻重大灾害”的观点。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魏小安教授在题为“一带一路战略与旅游发展”的报告中,与大家分享了“中国旅游发展面临的任务和挑战”等新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卫东研究员在题为“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报告中对“丝绸之路”的战略内涵、“一带一路”的宏观背景、沿线概况、建设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骆华松教授在题为“中国面向东南亚沿边开放与地缘安全”的报告中,对东南亚地缘关系 、面向东南亚区域合作与沿边开放、中国西南地缘安全进行了论述,并以缅北果敢冲突作为地缘安全的微观案例,分享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云南省社科联主席范建华研究员在题为“门户与枢纽:云南在国家全方位向西开放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报告中论述到“古道是文化的传输带,云南跨境民族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云南要利用好这些资源,通过文化辐射中心建设,真正发挥好桥梁纽带和窗口作用,服务于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战略,真正成为国家全方位向西开放战略的门户与枢纽。”成升魁研究员在题为“资源综合研究-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发展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中,提出了“把自然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促进学会发展”的观点。
开幕式后还举行了表彰仪式,为获得2015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优秀科技奖、青年科技奖、优秀期刊奖、优秀编辑奖的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
本次年会还围绕“新常态和新思路战略下的资源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主题,共设置了13 个分会场和3个专题论坛进行深入研讨,分别是“城乡一体化与土地制度”、“水资源安全保障理论、方法及应用”、“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带建设”、“山地水土资源管理:发展与流域安全”、“自然资源信息获取与分析技术”、“生态过渡带资源持续利用与景观/区域可持续性”、“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与西部环境保护”、“资源生态与生物多样性”、“新常态下的资源配置与学科支撑”、“土壤修复与资源化”、“面向国家战略的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西南地缘环境”、“新常态下资源产业改革发展”。另外还设置了三个论坛,即“第九届资源学院院长论坛——资源环境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第十届资源科学研究生论坛”和“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论坛”。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议,并向云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颁发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志愿者工作站牌匾和年会纪念牌匾。
学会七届二次理事会
10月16日,作为学术年会的特色之一,学会还组织了“党建强会”活动,参加年会的党员代表30余人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博物馆”,共同缅怀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爱国、民主、科学”和“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
参加党建活动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学术年会从2004年起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本次年会征集论文310篇,其中论文全文160篇,摘要150篇,汇编成《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