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首页>分支机构动态

“第一届景观可持续性科学与土地系统设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1-04-01 浏览量:46

第一届景观可持续性科学与土地系统设计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研讨会重点关注世界干旱地及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城乡过渡带和海陆交错带等生态过渡带地区,主要议题包括生态系统服务测量和权衡、土地系统模拟、土地系统设计、人类福祉度量、人类-环境系统弹性分析和区域可持续性评价。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邬建国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教授共同担任研讨会主席。来自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多个单位的近50名同行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何春阳教授和于德永教授联合主持

会议期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邓祥征研究员、中山大学的刘小平教授、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胡远满研究员、内蒙古大学的牛建明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吕一河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杨立华教授和南京大学的孔繁花副教授应邀进行了中国产业用地的结构动态与预测、地理模拟与优化及可持续城市发展、辽宁省林权制度改革对社会经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基于景观可持续性科学的草地退化与驱动力的再认识、全国生态变化及生态管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地方知识的协作类型及其机制:中国北方荒漠化治理的实证研究和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的多尺度研究等7个学术报告。

此外,在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项目办公室的推荐下,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韩哲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的于德永教授和徐霞副教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甄霖研究员和匡文慧副研究员、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胡会峰副研究员还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影响的年代际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定量关系、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过程耦合模型研究、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模式及其影响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测量研究和建设生态草业特区,探索牧区发展新模式等6个学术报告。同时,参会人员积极发言,与各位报告人进行了充分交流。

景观可持续性科学(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science)是聚焦于景观和区域尺度的,通过空间显式方法来研究景观格局、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科学。土地系统设计(Land system design)是通过主动设计,优化和改造不同尺度的土地系统组成和空间结构(主要包括不同土地镶嵌体的类型、大小、形状、分布和连接度等要素)来维持和改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从而有效适应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环境干扰,提高区域人类福祉的一种新兴的土地资源利用理念。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是可持续性科学与景观生态学密切联系和相互融合的结果。土地系统设计则是土地变化科学长期发展后与景观生态学密切结合的产物。景观可持续性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为土地系统设计提供更坚实的科学基础。土地系统设计理论、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则将为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拓展更为广泛的实践空间。

为此,邬建国教授和史培军教授自2013年联合发起一年一度的主要面向国际的“景观可持续性科学国际论坛后,在2014年发起每年一次的主要面向国内的景观可持续性科学与土地系统设计研讨会。该研讨会每年举办一次,主要目的在于推动我国资源安全和国土安全建设,发展景观/区域可持续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