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首页>分支机构动态

“第三届景观可持续性科学国际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1-04-01 浏览量:55

2015年6月9日至6月1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人与环境系统可持续性研究中心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三届景观可持续性科学国际论坛”(The Third International Forum on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Science)在北京元辰鑫酒店顺利召开。来自美国、荷兰、澳大利亚和中国的邬建国教授、Matei Georgescu教授、J. Kevin Summers教授、Rudolf S. de Groot教授、Robert J. Lilieholm教授、Brett Bryan教授、象伟宁教授、黎夏教授、李秀彬研究员、周广胜研究员及何春阳教授等11位学者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厦门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等全国30多个科研单位的近16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邬建国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联合担任了本届论坛主席。


 报告人与北师大参会师生合影


6月9日,本次论坛开幕,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教授首先致欢迎辞。随后,邬建国教授、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Rudolf S. de Groot教授、中山大学的黎夏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周广胜研究员、美国环保局国家健康与环境影响实验室的J. Kevin Summers教授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象伟宁教授等分别进行了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依次为:什么是景观可持续性科学?(What is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science?);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在可持续景观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Use of the Ecosystem Services concept for sustainabl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证据、影响和意义(Induced Land-use Change from rapid urbaniz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vidence, Impacts and Implications);中国生物群系分布与气候关系的研究(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me Distribution and Climate in China);人类福祉指数的发展及其维度、指标和指数的评价(Development of a Human Well-Being Index (HWBI) and evaluation of its domains, indicators and metrics);景观分析和规划中的弹性思维:认识和行动的适应性循环框架(Resilience thinking in landscape analysis and planning: An adaptive cycle framework for insight and action)。


北师大副校长陈光巨教授致欢迎词
邬建国教授作报告
Rudolf S. de Groot教授作报告
黎夏教授作报告
周广胜研究员作报告
J. Kevin Summers教授作报告
象伟宁教授作报告


6月10日,来自美国缅因大学的Robert J. Lilieholm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李秀彬研究员、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Brett Bryan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Matei Georgescu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何春阳教授进行了学术汇报。报告题目依次为:多重未来模拟:理解过去展望未来(Alternative Futures Modeling: Understanding the Past… Envisioning the Future);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影响下的近期中国农业景观变化(Recent changes of farming in terms of landscape under the rapid rise of labor cost in China);全球变化下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政策(Land use and ecosystem services under global change: policy for sustainability);可持续城市:城市扩展的相关挑战(Sustainable Cities: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Urban Expansion);以及中国城市可持续性:基于多尺度地理空间分析和模拟的透视(Urban sustainability in China: A multi-scale geospatial and modeling perspective)。报告结束后,所有报告人就坐于主席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就景观可持续性科学的相关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最后,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作总结发言,对此次景观可持续性科学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表达了衷心祝贺,并对此次论坛的组织者们表示了诚挚感谢。


Robert J. Lilieholm教授作报告
李秀彬研究员作报告
Brett Bryan教授作报告
Matei Georgescu教授作报告
何春阳教授作报告
大会讨论
北师大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作总结发言

景观可持续性是指特定景观不断长期提供具有景观特性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而保持或提高人类福祉的能力。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是在可持续性科学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聚焦于景观和区域尺度的,通过空间显式方法来研究景观格局、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科学。景观可持续性科学国际论坛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邬建国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教授于2013年联合发起的,旨在推动景观/区域可持续性科学发展的一个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论坛。论坛每年举办一次,主要议题包括可持续性、弹性、脆弱性、生态系统服务、土地系统设计与模拟以及人类福祉等,重点关注世界及中国北方半干旱区。每届论坛都将邀请来自世界各国与地区,在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可持续性科学等领域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就景观/区域可持续性科学的相关议题开展深入讨论。首届和第二届景观可持续性科学国际论坛分别于2013年6月27-29日和2014年5月29-3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第四届景观可持续性科学国际论坛计划在2016年6月召开。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