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2024 发布时间:2024-09-05 浏览量:233
2024年8月23-25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自然资源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吉林长春顺利召开。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自然资源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中农阳光数据有限公司共同协办。年会以“面向绿色发展的自然资源信息融合创新”为主题,共设立1个主会场,10个分会场,2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宗明副所长主持24日的开幕式,姜明所长在线上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致欢迎辞,对莅临会议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成升魁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一处处长熊巨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南京大学李满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黎夏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江东研究员与刘荣高研究员、东北地理所宋开山研究员受邀作大会主旨报告。
李满春教授从国土空间认知、国土空间优化、国土空间管理几个方面强调了时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自然资源监测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黎夏教授则重点介绍了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土空间优化思路,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土空间优化的实施路径,以及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空间优化路径,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江东研究员汇报了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地缘环境系统模拟与风险预警的重要性。该系统通过整合多源数据,构建模型,预测潜在风险,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宋开山研究员讲解了水体富营养化遥感实践从区域拓展至全球尺度,综合多源数据,助力精准监测与治理,为水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刘荣高研究员对自然资源信息学内涵进行了剖析,通过大数据、大模型、人工智能的结合,解决了人地关系量化,自然与人类活动信息的自动识别,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与预测等传统上很难解决的地理学难题。
绿色发展是构建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聚焦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本次会议聚焦于自然资源信息的融合与创新、科学研究与决策服务对接、部门数据共享的主要挑战、自然资源信息领域关键卡点等问题。
此次学术年会开设了10个专题论坛,围绕自然资源信息化与国土空间智能感知、农业土地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估-耕地质量、水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估、森林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估、草地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估、湿地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估、一带一路资源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估、资源环境大数据信息融合与应用、生态资源监测评估与生态修复决策、大数据时代的自然资源与生态治理信息平台等主题开展研讨和成果分享。
8月24日下午举行闭幕式,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宋开山研究员主持。自然资源信息系统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董金玮研究员对本次年会作了总结,并代表专委会对会议承办方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感谢所有与会单位及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希望专委会能够继续为推动自然资源信息化和交叉融合贡献力量。经过专家评审,23位青年学者获得“优秀青年学术报告奖”。
自然资源信息系统研究专业委员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