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首页>学术交流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举办

发布者:2024 发布时间:2024-09-05 浏览量:443

       2024年8月23-24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委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学术年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承办,国际产业生态学会社会经济代谢分会、华人产业生态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产业生态专业委员会共同协办。年会以“创新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支撑资源安全与双碳战略”为主题,共设立1个主会场,5个分会场,邀请7位主旨报告专家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等单位的68位报告人。年会创造性地与“2024国际产业生态学会社会经济代谢双年会暨亚太会议”背靠背举行,吸引了国内外从事资源流动、资源管理、物质流分析和产业生态研究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促进了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交流和学术前沿讨论。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刚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彭建教授致欢迎辞,他对莅临会议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期待会议能够进一步推动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构建更加完善的资源管理体系,助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提升我国在全球资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共同为推动全球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执行秘书长沈镭研究员代表学会致辞,他认为会议主题响应了党的二十大号召,贴合当下时代的需求,寄望会议催生思维碰撞,促进学科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邓祥征研究员代表专委会在致辞中提出,资源流动与管理相关研究要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专委会发展将进一步响应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提出的国际化、交叉化、年轻化、多元化等期许。同时,他代表专委会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

image.png

image.png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雷涯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京师特聘教授、科技处处长张力小教授,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大学前常务副校长陈诗一教授,香港大学Sustainability XLab实验室主任张晓玲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自然资源学报》专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朱晓华研究员受邀作大会主旨报告。

image.png

       汪寿阳院士以“双碳背景下能源/环境经济管理的几个研究案例:从比特币挖矿与中国碳排放谈起”为题,介绍了六个实际的研究案例,内容涵盖比特币挖矿、区域贸易协定、气候变暖、海洋运输、碳中和技术路线图等广泛的领域,展现了资源环境管理学科交融、开展“顶天立地”研究的广阔场景。

image.png

       吴普特教授以“实体水-虚拟水耦合流动—理论、进展与思考”为题详细介绍了实体水-虚拟水耦合流动相关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实体水-虚拟水统筹管理基本思路:在实体水-虚拟水“二维三元”耦合流动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目标经济社会单元产品虚拟水当量的供需分析,识别其缺水量和缺水类型,进而建立包含实体水节水与调水、虚拟水替代、贸易等方案在内的水安全综合调控方案。

image.png

       雷涯邻教授围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要素再配置效应研究”,揭示了当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资源配置效率低、错配现象严重等挑战,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通过构建生物医药细分产业的增长核算模型,对生物医药产业不同要素对产业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分别进行测算,揭示生物医药产业效率低下的机理性原因,深入探讨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如何错配的问题,为未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效率改进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政策建议。

image.png

       张力小教授以“大规模风电/光伏开发的土地与生态影响”为题,对目前的风电及光伏装机现状及相关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介绍了基于AI识别技术构建的风电/光伏高分辨率空间数据库,测算了大规模风电/光伏开发的土地需求和生态影响。

image.png

       陈诗一教授围绕“碳定价与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厘清了全球及中国碳中和的相关背景,综合比对了复旦碳价指数,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案例。

image.png

        张晓玲教授围绕“Champion sustainability science for the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era: Transitioning from Trilemmas to Triple-Off‘Wedges’”,以公地悲剧切入,揭示其产生的科学原因,提出目前的技术革命可能作为可持续科学发展的一大契机,实现从 "三重困境"(Trilemmas)到 "三重楔子"(Triple-Off‘Wedge’)的转变。

image.png

       朱晓华研究员围绕“《自然资源学报》概况与稿件质量提升建议”,从编辑和学者的角度,为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生动介绍了《自然资源学报》的相关情况以及稿件相关要求,提出了“聚焦主题”“形式活跃”“质量控制”“成果多元”的要求。

       此次学术年会开设了5个专题论坛,主题分别为“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专题论坛”“能源转型政策研究专题论坛”“粮食安全研究专题论坛”“多要素耦合专题论坛”和“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的68位专家学者全方位地讨论了资源流动与管理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呈现出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8月24日下午举行闭幕式,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邓祥征研究员主持,他代表专委会对会议承办方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辛勤付出、所有与会单位及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下一届年会的承办方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耿豪鹏副院长从历史沿革、教师队伍、学科设置、科学研究、会议地点和计划对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进行了介绍,提出了“立足西部,胸怀天下”和“开放合作,全力以赴”的口号,并对各位专家学者发出了诚挚邀请。经过专家评审,10位青年学者和学生获得第六届全国资源流动与管理学术年会“优秀报告奖”。

图片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6月25日成立,是国内第一个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领域的专业委员会。按照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章程及分支机构管理规定,致力于从事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理论、方法体系建设和应用研究,并组织学术交流合作、科学技术考察、科技研讨咨询等,是服务于国家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安全战略需求的研究型学术组织。前五届年会分别在北京(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青岛(2019年,山东省科学院)、成都(2021年,成都理工大学)、太原(2022年,山西财经大学)、广州(2023年,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举办。


                                      (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