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首页>学术交流

2024中国资源循环利用大会在昆明召开

发布者:2024 发布时间:2024-10-14 浏览量:824

图片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云南大学、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联合主办的2024中国资源循环利用大会于2024年9月27-30日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此次会议得到了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大学高原湖泊生态与治理研究院、南开大学碳中和交叉科学中心、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生态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辽宁省污染环境生态修复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玉溪师范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共300余人参会,涵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部门。

会议以基于碳中和的资源循环利用为主题,设置了20个主题分会场以及2个研究生专场,安排了10个大会报告、219个分会场报告(含56个主旨报告)和32个研究生报告,并在研究生专场上设立了“优秀报告奖”。

                                                                                                              大会开幕

图片

从左往右依次为周启星教授、马文会校长、沈镭研究员、展思辉教授

       本次大会于9月27日上午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循环利用专委会前主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启星教授主持。云南大学校长马文会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执行秘书长沈镭研究员,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展思辉教授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辞。云南大学副校长段兴武教授,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陈利顶院长廖峻涛书记也出席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贵斌秘书长、云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李斌处长出席本次会议。
       此次盛会恰逢云南大学建校101周年,云南大学校长马文会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云南大学这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历和未来发展,向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位与会专家和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热烈的欢迎沈镭研究员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本次大会切合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的需求,呼吁大家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国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展思辉教授提出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基于碳中和的资源循环利用”,旨在深入探讨和交流资源循环利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为碳中和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更开阔的思路和更有益的借鉴。

                                                                                                              大会报告(一)

图片

                                                                       第一行(左)任洪强院士报告和(右)沈镭研究员报告,第二行从左到右依次为刘羽处长、于云江教授、德林海徐项哲总监
     在开幕式之后的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洪强教授因行程冲突线上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AI 赋能水处理科技与产业,全景创新的思考主题报告,为大家系统介绍了AI 赋能水处理科技与产业方面的研究成果。
     随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沈镭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于云江教授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项哲总监分别带来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学术报告。
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刘羽处长做了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新改革举措与环境地球科学学科发展动态”的大会报告,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精准的项目申请指导。

                                                                                                           主题分会场

第一分会场:农业固废资源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周东美教授、刘学军教授、邢德峰教授、路璐教授

                                                                                          周东美教授所作《炭材料在污染土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报告       刘学军教授所作《大气氮沉降及其农学与环境效应》报告

第二分会场:磷硫钙循环与资源化利用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易可可教授、李伟教授、宁平教授、汤利教授

第三分会场:污染物低碳消减与资源化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楚文海教授、邹建平教授、王学谦教授

                                                                                                                        楚文海教授所作《城市水系统视角下新污染物防控—以消毒次生产物为例》报告

第四分会场:城乡雨水资源化与内涝防治

图片

 柴宏祥教授

第五分会场:化学品绿色替代和新污染物健康风险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李辉教授、王祥科教授、宫继成教授、金小伟教授

                                                                             李辉教授所作《阻燃剂类新污染物毒性效应及健康风险》报告    王祥科教授所作《多孔纳米材料精准构筑及其对放射性核素高效分离》报告

第六分会场:重金属的高效去除及二次资源回收再利用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潘响亮教授、邱国红教授、刘炜珍教授

第七分会场:污染土壤修复与资源循环利用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焦文涛教授、李智灵教授、莫测辉教授

                                                                                                                                            李智灵教授所作《微生物还原脱卤效能和调控机制》报告

第八分会场:纳米材料环境应用与资源循环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罗永明教授、陈春城教授

                                                                                                                                                        陈春城教授所作《污染物光电催化氧化》报告

第九分会场:污染水体修复与资源化循环利用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曾明教授、季斌教授、刘洪波教授

第十分会场:污染地下水土的原位可持续风险管控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孙继朝教授、王明玉教授

第十一分会场:污染控制与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周震教授、李朝升教授

                                                                                                             李朝升教授所作《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报告

第十二分会场:新污染物治理及环境风险防控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潘学军教授、向明灯教授

第十三分会场:基于碳中和的资源循环利用设计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张颖教授、杨春平教授、唐阵武教授、宋有涛教授

                                                                                                                                                     张颖教授所作《农业碳中和与黑土健康调控》报告

第十四分会场: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学与资源化利用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谭文峰教授、魏丹教授、张克强教授、李元教授

                                                                                                                                           谭文峰教授所作《集约化种植土壤退化过程与生态修复》报告 

第十五分会场:农田污染治理与安全利用

图片

高彦征教授所作《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学控制策略》报告

第十六分会场:光催化与资源循环利用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赵国华教授、王传义教授、邢明阳教授

                                                                                                                                                             邢明阳教授所作《废水低碳处理》报告

第十七分会场:基于资源循环湖泊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潘珉教授、Erik Jeppesen教授

第十八分会场:生物炭与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廉菲教授、刘同旭教授

                                                                                                                           刘同旭教授所作《多孔(碳)材料在土壤固碳提质过程中的功能与机制探讨》报告

第十九分会场:生物质高效利用及资源化

图片

 崔凯教授

第二十分会场: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的跨介质二次污染防控与协同降碳

图片

从左到右依次为:韩云平教授、田森林教授、王灿教授

                                                                                                          大会报告(二)

图片

9月29日下午大会报告 卢金锁教授

图片

 第一行(左)周少奇校长报告和(右)朱永法教授报告

第二行(左)林璋教授报告和(右)王东升教授报告

9月29日下午举行的大会报告中,贵州大学周少奇校长、清华大学朱永法教授、中南大学林璋教授、浙江大学王东升教授围绕农村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全氟污染物的光生电子还原脱氟及微塑料的光催化矿化研究、基于细颗粒活性调控的重金属污染 控制化学理论及应用水质过程与智慧控制——探索未来水世界做了精彩的报告,会议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生论坛

图片

 研究生专场优秀报告奖获奖人

为提升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研究水平、增强学术交流效果,本届研讨会设立研究生专场并设置了“优秀报告奖”。旨在表彰在学术研究道路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力求创新的学子们。研究生论坛共有来自17所学校、共32位研究生做了学术报告,经过评委评审,评选出4名“优秀报告奖”,并在闭幕式由贵州大学周少奇校长、天津大学展思辉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卢金锁教授、武汉大学朱联东教授为获奖人颁奖。

                                                                                                              大会闭幕

图片

第一行(左)刘睿教授主持和(右)展思辉教授致闭幕辞

大会闭幕式由云南大学刘睿教授主持,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展思辉教授致闭幕辞。

展思辉教授强调了本次会议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循环专业委员会、云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共同主办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将领域内众多优秀学者聚集在一起,探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热点问题,为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期望以资源循环利用学术研讨会的成果举办为契机,更有效地助推科研成果落地应用和实施转化,为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技术服务。

闭幕式后,刘睿教授宣布本次会议圆满结束,感谢参会人员对本次大会的支持、感谢报告人在本次大会上分享各自的研究,感谢志愿者和会务人员的辛苦付出,并希望将下一届会议办得更好,期待2026年与大家再次相聚!

                                                                                                             野外考察

图片

图片

学术研讨会结束后,部分与会代表赴宝丰湿地生态廊道进行了实地调研,宝丰湿地以生态复育为核心,改善水环境,恢复滇池湿地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展示特有植物、动物及鱼类,提升生态功能。深入了解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成果和科学方法,交流资源循环利用建设性意见。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此次研讨会,各单位部门不吝金玉,积极共勉,充分交流与分享了我国资源循环利用最新研究成果,为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不仅要保持对前沿领域的持续关注,更要在实际应用中勇于突破。各单位部门在此次研讨会上展现出的务实精神与创新理念,为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紧密协作与跨领域的深入探讨,我们相信在资源循环利用的道路上,将涌现更多具有创新价值的解决方案,助力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再上新台阶。

   学会资源循环利用专委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