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首页>分支机构动态

资源经济的绿色转型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资源经济论坛(2025)”观点摘编

发布者:2025 发布时间:2025-08-28 浏览量:7

7月12—13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资源经济论坛(2025)”在新疆大学举行。本次论坛邀请数位专家围绕资源经济绿色转型作大会主旨报告,内容涵盖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绿色低碳管理、关键矿产资源管理、生态资源管理等重要领域。 

01 强化政策驱动,助力能源转型与碳中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范英认为,以风光电为主体的低碳零碳能源发展迅速。当电网中风光电的比例上升至25%以上,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要求会更高,包括发电端、传输端的数字化和智能电网配合,以及商业和用电部门的配合。此时,电网需进行革命性变革,从传输为主逐渐转向服务为主,并解决好定价问题和市场机制问题。大电网与分布式相结合,是未来能源系统转型的方向。我国有大电网的基础,需与分布式体系结合,将来逐步过渡到分布式为主的体系。储能在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数十年可能以抽水蓄能为主,电池储能和太阳能光热发电也将快速发展,而风光互补可以减少对储能的需求。在当前背景下,政策驱动成为能源系统转型的关键。能源系统转型的趋势是往低碳零碳方向走,但转型过程需要政策激励。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介绍,中国的碳市场包括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性减排交易市场,二者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为补充,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互衔接,共同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强制性碳市场经历了试点后导入全国市场。当前全国碳市场运行良好,已纳入多个行业。在数据质量方面,张希良提出了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企业数据质量系统性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发现,MRV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了企业碳核算和报告能力,也未发现企业故意操纵碳排放数据的现象以及企业与核查机构间共谋的现象。同时,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机器学习和多源融合数据的企业碳排放数据报告预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识别错报数据,提出数据智能化管理方案,降低主管部门监管成本。

02 强化数据驱动,赋能绿色低碳管理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主任杜慧滨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深度减污与降碳双重压力。杜慧滨以多源异构数据为驱动,采用云链数据管理方式,开发了涵盖大气治理、能源转型、减污降碳协同的绿色低碳转型智慧管理平台,服务于提升政府管控效率,精准化设计企业转型对策。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邵帅关注能源供给型和能源消费型地区一方的绿色转型能否带动另一方的绿色转型,从而实现全域绿色发展的生态效益共享。他认为,要解决能源供给侧与消费侧的结构性问题,需要构建生态效益共享机制。这种机制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通过生态效益共享、成本分担、合作共赢和协同推进,才能实现两类地区的协同转型和系统转型。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孙慧指出,推进资源型城市脱碳转型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所在。脱碳转型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建设等手段,使能源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实现碳排放减少或净零排放。研究发现,资源型城市脱碳转型水平逐年上升,发展格局由“多点式”零星分布向“组团式”集聚形态转变;脱碳转型存在“路径依赖”,脱碳转型保持初始状态的概率较大,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在连续向上转移的过程中存在“马太效应”。

03 强化关键矿产资源管理,助力产业转型和新质生产力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耿涌指出,近年来,风光电、电动汽车和储能技术快速发展,这些新技术领域将替代传统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新技术发展带来了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关键矿产资源已成为维护全球能源转型与经济安全的核心议题。地缘政治风险下各国加强了战略性矿产资源管控,全球逾半数能源相关矿产受到某种形式的出口管制。关键矿产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矿业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国际谈判中有一定底气。在关键矿产资源管理上,中国需要未雨绸缪,加强全球合作,避免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断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三忙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需求可能会大幅增加,全球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争夺非常激烈。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会大幅度增加,包括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领域。随着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大幅度提升,新能源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金属资源来支撑。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规模逐步扩大,市场渗透率逐步提高,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急剧增加。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传旺指出,矿业权是对各类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采的资源要素产权,其市场化配置是推动实现资源市场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矿业权市场化配置改革旨在引导相关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矿业权有效配置不仅关系着国有矿业资产的所有权收益,而且事涉矿业资源相关企业的使用权收益。今后应推动矿业等传统行业加强原始性绿色科技创新,引导矿业初级产品生产企业重视产权价格信号,依托产权市场培育新质生产力。

04 深化市场经济规律认知,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石敏俊认为,由于生态产品价值大多属于间接使用价值、非消费性直接使用价值或者非使用价值,这些价值在经济系统中并未得到显现,是潜在、隐性的价值,因此需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使其在经济系统中得到显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要义包括市场认可和制度认可,市场认可是通过市场机制让隐性的价值显现为现实的经济价值;制度认可则针对难以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通过制度方式予以认可,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行为得到合理回报。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旨在解决生态产品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的问题,并设立了若干个机制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本身是一个经济活动,需要与市场机制相衔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