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01 浏览量:103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 于2013年7月22 ~ 23日在夏都西宁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份(含港台地区)的正式代表共160余人参会,大会交流学术论文115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原院长、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佘之祥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陈百明研究员,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凤荣教授,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郑新奇教授,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董玉祥教授,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廖和平教授,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云南财经大学杨子生教授,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韩霁昌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张小林教授,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贵州师范大学但文红教授,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龙花楼研究员等应邀出席了此次学术盛会。会议开幕式由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卓玛措教授主持,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索端智教授致欢迎词,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刘彦随研究员致开幕词。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辉对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
来自全国各地的32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学术报告,其中佘之祥、刘彦随、杨子生、郑新奇、杨永梅、蔡玉梅、廖和平、陈银蓉、吴德美(台湾)、龙花楼、颜良恭(台湾)、翟岁显、但文红、叶浩(台湾)、薛东前等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城镇化发展、土地资源政策、国土规划、土地制度、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文明建设、土地生态与环境保护等作大会主题报告。大会还设立了“土地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土地整治与城乡发展”两个主题分会场。廖和平教授、龙花楼研究员、梁昊光研究员、陈百明研究员先后主持了大会学术报告,杨子生教授、郑新奇教授、杨永梅教授等先后主持了分会场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采用了“报告+提问+辩论+评述”的方式,研讨主题内容归纳为4个方面:
(1)土地资源开发与城乡转型发展。佘之祥研究员以“城镇化与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考”为题,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历程、推动力及其影响,并指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通过城镇化拓展扩大内需的空间,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化滞后;刘彦随研究员以“转型期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问题和对策探析”为题,分析了当前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评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整治和节约集约用地等土地利用政策,探讨了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体系,并提出了土地资源研究的6个领域前沿问题;薛东前教授的报告基于SE-DEA模型分析了西安市土地利用效率并探讨了优化对策;陈银蓉教授的报告聚焦于土地利用与城市碳排放;吴宇哲教授的报告通过与国际大城市的比较探讨了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空间集聚问题。
(2)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龙花楼研究员以“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的土地整治策略”为题,在界定乡村空间重构的概念内涵基础上,结合农用地整治、“空心村”整治和工矿用地整治探讨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重构的模式、途径与战略,并指出乡村空间的优化重构有赖于区域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政策机制与模式的创新;但文红教授以“传统乡村,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为题,探索了“乡村资源”经济利用导向的乡村现代化,以及如何通过寻找新的生计模式,实现传统村落的“跨越”发展;高更和教授的报告基于河南省典型乡镇调查,探讨了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农民工务工目的地分布规律;杨永梅教授的报告分析了青海省黄河上游水库建设征地补偿的有关问题;胡银根副教授的报告聚焦于农村宅基地的增值收益分配问题。
(3)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郑新奇教授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中的生态保护”为题,论述了国土规划中如何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廖和平教授以“基于共生理念的山地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讨论了山地城市土地空间规划的理论支撑和体系构建,实证分析了重庆市土地利用空间共生规划;杨子生教授以“我国钓鱼岛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的初步构想”为题,探讨了钓鱼岛资源开发与土地利用规划问题;蔡玉梅研究员的报告以安大略省为例,探讨了加拿大土地利用规划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启示;Isaac C. Shirokoff(加拿大皇后大学)的报告介绍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绿带规划。
(4)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翟岁显教授以“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增长对区域环境影响研究—基于侧U型环境库茨涅兹曲线”为题,提出了侧U型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的理论假设,并指出青藏高原应该走“大环境、小经济”的发展道路;颜良恭教授以“全球环境治理与中国森林政策的变迁,四个影响途径的检视”为题,检视了国际规则与规范、市场介入,以及国内政策过程等因素是如何“单独”或“交互”影响并导致中国森林政策的变迁及企业实际作为的改变;杜国明副教授以“农业开发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为题,分析了三江平原农业区域垦殖率的上升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构的变化,指出今后应深入分析该区域大规模农业开发对土地利用总效益及土地可持续性的影响。
大会闭幕式由廖和平教授主持,郑新奇教授、杨永梅教授分别代表分会场作了学术交流情况及主要成果的报告。刘彦随主任作大会闭幕词,归纳总结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五个特点”及土地资源领域前沿研究的“六大方向”。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向青海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分别赠送了锦旗。为激励土地资源青年科技人才,本次大会设立了“全国土地资源研究优秀论文奖”。获得一等奖论文20篇、二等奖论文25篇。闭幕式上,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和青海民族大学领导为获奖者颁发了精美证书。
作为本次研讨会标志性成果的论文集——《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主编:刘彦随、卓玛措),于2013年7月由青海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先生为论文集出版作序。论文集收录了经严格筛选的学术论文79篇,计150余万字,内容涉及土地开发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利用,土地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与案例,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与乡村发展,建设用地“上山”与耕地保护,其他国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8个方面,展示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发展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
(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