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2025 发布时间:2025-07-27 浏览量:23
2025年7月12日-13日,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资源经济论坛(2025)”暨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资源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汇聚了全国8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余名专家学者,收到投稿论文共143篇,采纳98篇,充分展现了资源经济研究领域的学术活力。
在论坛开幕式上,新疆大学党委副书记孟凡丽教授代表新疆大学致辞。孟凡丽教授强调,作为国家重要资源基地和生态屏障的新疆,正处于落实“五大战略定位”的关键阶段,本次论坛的举办将为新疆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新疆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期待与会专家为新疆乃至全国的绿色转型贡献智慧。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石敏俊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资源经济研究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经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批准,资源经济研究专委会学术年会从今年起更名为“中国资源经济论坛”,第一届论坛选择在资源富集、区位重要的新疆举办,旨在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开幕式由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朱新武教授主持。
主旨报告:专家学者共议绿色转型路径
本次论坛邀请到10位权威专家围绕资源经济绿色转型作大会主旨演讲,内容涵盖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生态价值转化与生态资源管理、矿产资源安全与市场化改革、绿色低碳管理与技术创新等关键领域。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领域,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教授在题为《转轨零碳的系统变革与路径创新》的演讲中提出 了“零碳单元体”模式,强调应通过发展“风光为主”的新能源体系,推动自下而上的能源革命,以制度创新和终端驱动加速零碳社会转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范英教授在题为《政策驱动的能源系统转型路径》的演讲中强调,能源系统转型需政策驱动,通过大电网与分布式体系协同、储能技术优化及电动汽车电池储能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效调度与系统变革。清华大学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主任张希良教授在题为《中国碳市场建设特点与未来发展展望》的演讲指出,中国碳市场建设正通过强制性与自愿性市场协同推进,强调了配额分配机制创新与企业碳排放责任落实对市场发展的重要性。
在生态价值转化与生态资源管理方面,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教授在题为《从生态财富到经济财富》的演讲中提出了“生态资源租金”的概念,探讨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如何突破“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瓶颈制约的路径,推动隐性的生态财富向显性的经济财富转化。
在矿产资源安全与市场化改革方面,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耿涌教授在题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资源管理》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在关键矿产资源加工与新能源产业链中占据优势,但需通过技术创新、循环利用和国际合作推动绿色矿业发展,以应对环境压力并保持全球资源竞争的战略主动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三忙教授在题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矿产资源供应风险与安全保障措施》的演讲中指出,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需关注关键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变化以保障新兴产业的资源安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孙传旺教授在题为《矿业权市场化改革与新质生产力》的演讲中主张,矿业权市场化改革应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但需平衡地方政府财政诉求与资源价值,重视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的关键作用。
在绿色低碳管理与技术创新方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主任杜慧滨教授在题为《数据驱动绿色低碳管理与政策》的演讲中提出应通过数据驱动的差异化治理,运用ABM模型和文本分析技术破解减污降碳协同管理中的“制度脱钩”难题,构建智能决策支持体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邵帅教授在题为《近朱者赤:能源供给侧与消费侧的生态效益共享》的演讲中指出,构建能源供给侧与消费侧的生态效益共享机制,通过双向互促的产业联动与绿色创新效应,破解区域环境不平等与转型困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协同低碳转型。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慧教授在题为《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脱碳时空演进及路径选择》中指出,中国资源型城市正从分散式向集群式脱碳转型演进,需通过能源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大会主旨报告从多维度视角为资源经济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既有宏观战略思考,又有具体领域的解决方案。太原理工大学校党委李玮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三忙教授、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郭淑芬教授分别主持大会主旨报告环节。
平行论坛:研究成果深度研讨
7月12日下午,论坛同步举行了十个平行分论坛,分别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经济理论与实践创新、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城乡可持续发展、数字赋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城市更新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机制、气候变化对资源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绿色金融与资源经济转型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资源经济合作发展、资源安全与资源经济发展等议题展开展深入研讨。本次论坛首次设立了研究生优秀论文奖,经20余位主持人和点评人评审,最终推选出一、二、三等奖共29篇优秀论文。
期刊交流:促进学术传播
本次论坛组织了学术期刊交流会,汇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环境经济研究》《World Development》《Carbon Footprints》以及《资源与产业》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代表。会议聚焦资源环境、区域发展、碳中和、绿色金融等交叉学科领域,各期刊代表详细介绍了办刊特色和投稿要求,并与学者就选题策划、论文写作等实务问题深入交流。活动有效搭建了学术成果传播平台,促进了学界与期刊界的良性互动,获得广泛好评。
2025年7月13日,中国资源经济论坛(2025)在乌鲁木齐圆满闭幕。闭幕式上,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吕雁琴教授宣读了优秀研究生论文奖获奖名单并颁发证书,对本次论坛志愿者颁发了优秀志愿者奖状。吕雁琴院长在论坛总结中指出,本次论坛紧扣国家“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战略,从多维度探讨了资源经济转型的路径与政策,为学术界、政策制定者和产业界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次论坛在新疆举行,彰显了对西部地区资源经济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为促进东西部学术合作、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搭建了重要平台。论坛的成功举办深化了资源经济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我国资源经济研究在服务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创新突破。未来资源经济研究专委会将持续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