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2025 发布时间:2025-09-16 浏览量:11
党的二十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文化传承与绿色发展被视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人文资源保护与利用正处于系统深化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自然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持续对话,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人文资源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机制。在文化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双重背景下,加强人文资源的系统保护、活态传承与创新转化,不仅事关中华文脉的赓续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更关乎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丰富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经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批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人文资源专业委员会(筹)定于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在河南大学举办“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人文资源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旨在构建一个融学术交流、政策研讨、实践示范与跨界合作为一体的高水平平台,推动人文资源学科体系完善与实践创新。本次会议将以“人文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聚焦人文资源保护与活态传承、文化基因挖掘与价值重构、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协同、生态伦理与文化治理等多维议题,广泛邀请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企业及社会组织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推动人文资源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议拟设立主旨报告、专题论坛、圆桌对话、成果展示等环节,全面呈现学界最新研究与地方实践经验,共同探讨新时代人文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与新路径。诚邀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业界人士积极参与,共襄盛会!
一、会议主要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人文资源传承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学科范式构建
人文—自然复合系统视角下的资源共生理论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文资源价值评估与阐释方法
文化基因谱系挖掘与人文资源数字化保护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创新转化机制
旅游资源的“人文—自然”二元属性辨析与价值评估体系重构
乡村人文资源系统保护与乡村振兴实践
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人文脉络延续与空间治理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人文交流与跨境资源协同保护策略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区域资源整合路径
蓝色海洋文化与绿色生态资源协同发展
人文资源资产管理及政策创新研究
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治理与制度设计
双碳目标下人文资源低碳化利用与绿色治理
参会论文或报告应紧扣会议主题,体现国家战略需求,具备学术创新性与实践导向,做到逻辑清晰、数据详实、结论可靠。
年会召集人:(以姓氏拼音为序)
白 凯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蔡晓梅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邓 伟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孔 翔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李 辉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
李竞艳
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
刘改芳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孙九霞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汪 丽
《人文地理》编辑部
王 辉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王兆峰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赵伟兵
澳门旅游大学创意旅游与智慧科技学院
张宝秀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朱 竑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二、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人文资源专业委员会(筹)
承办单位
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
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
协办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生态文明与绿色治理研究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文化空间与社会行为重点实验室
广州大学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
三、会务说明
1.会议时间与地点
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河南省开封市文澜国际酒店(万岁山武侠城店)。
文澜国际酒店(万岁山武侠城店)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东京大道孙李唐新村北侧约220米
2.报名方式
有意参会的专家学者与师生,请尽快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截至10月8日)。
3.报告评选
会议将评选优秀论文与报告,由《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颁发证书。即便不作报告或未提交摘要,亦欢迎参会交流。
4.期刊支持
《自然资源学报》将对优秀论文择优推荐发表相关专辑/专栏。
5.参会费用
学生(报到时需出示学生证)800元/人;教师及其他机构人员1500元/人。参会费用现场刷卡即可。
6.如您还有其他疑问,敬请联系:
刘美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814086037@qq.com
王永波
河南大学
yongbo617220@163.com
王伟
河南大学
WeiW@henu.edu.cn
尹铎
广州大学
yinduo@gzhu.edu.cn
张少尧
四川师范大学
zhangsyxs@sicnu.edu.cn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人文资源专业委员会(筹)
2025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