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首页>分支机构动态

全国湿地资源保护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1-04-01 浏览量:73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湿地资源保护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全国湿地资源保护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于10月25-27日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以“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为主题,得到了知名学者和广大专业人士的关心和支持。来自全国50余个单位,9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论文摘要。本次会议内容涉及湿地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湿地外来物种入侵与本地物种保护、湿地景观演变与人类活动影响、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与城市文明建设、遥感和GIS技术在湿地中的应用等多方面。

开幕式由湿地资源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国祥教授主持。会议承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建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树凤教授致欢迎词,湿地资源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林振山致开幕辞。林振山主任强调,21世纪中国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的重要性,尤其在国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强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研究的复杂性和重要的社会需求,衷心祝愿本次会议在交流科技创新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与实践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共同促进湿地学科发展。

开幕式后,大会举行了特邀学术报告。林振山教授就目前关心的热点问题“湿地景观生态动力学模型模拟”做了十分精彩的报告,从动力机制上为湿地景观变化模拟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支撑。胡远满研究员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研究了东北湿地形成的气候因素,并通过多途径模拟方法揭示湿地的潜在分布状况与未来变化趋势。王国祥教授从理论和案例研究方面阐明浅水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生态学意义。丁维新研究员针对目前湿地甲烷排放问题,从植物入侵对对滨海湿地碳累积和甲烷排放影响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廖宝文研究员就淇澳岛无瓣海桑红树林人工林自然更新特征及生态恢复问题做了十分精彩汇报。刘红玉教授就目前城市湿地水环境不可持续性问题,从多尺度空间影响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欧维新副教授针对盐城海滨湿地资源利用变化对丹顶鹤越冬生境及其种群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专题报告设立了3个分会场,分别是湿地生态与资源管理、3S技术在湿地研究中应用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针对湿地生态与资源管理问题,学者们针对不同类型的湿地,从生态系统尺度研究湿地土壤氮矿化过程、湿地净化能力,并提出了相应的湿地可持续管理对策。针对目前湿地遥感制图面临的问题,开展了不同空间尺度和方法应用方面的集中讨论。针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学者们阐述了景观变化背景下湿地植物及动物的变化规律、生态系统内互花米草入侵的机制等问题。总之,无论从研究内容上,还是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区域上,都能体现我国湿地研究的特色和方向。

闭幕式上,湿地资源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红玉教授致闭幕辞,她从湿地类型多样性、区域特色、研究尺度与研究内容等方面总结了本次会议的鲜明特点。同时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委员代表、与会代表和承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以及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的支持表示真诚谢意!最后,湿地资源保护专业委员会林振山主任宣布“全国湿地资源保护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胜利闭幕,并对本次会议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总之,通过此次会议研讨,充分展示了各自研究领域的丰硕成果,促进了交流、增进了友谊,推进了各高校、院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学术研讨会。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李玉凤